- 投稿郵箱:qizhixmt@126.com
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生計,一頭系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全局。《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有機融合了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與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內在邏輯,為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就業與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就業問題同樣需要在發展中解決。縱觀全球經濟發展歷程,不同國家受要素稟賦、制度體系、外部環境等多重因素制約,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路徑。有的依托自然資源、資本等要素驅動實現增長,有的則依靠勞動者素質提升和科技進步推動發展。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動能正發生根本性轉變,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在各類生產要素中,勞動力要素最為活躍,激發勞動者就業熱情與創造潛力顯得尤為重要。
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實現擴大就業容量與提升就業質量的有機統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發展手段與發展目標的有機統一。勞動者通過就業提高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后,獲得更多參與現代化建設、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機會,同時,他們也將通過增加在教育、培訓、文化等領域的消費來提升自身素質,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智力支撐。
就業是連接勞動者與經濟社會的重要橋梁,是發揮勞動者創新創造智慧、推動科技進步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是就業的“提質”還是“擴容”,都將依托于高質量發展,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既要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擴大經濟規模以拉動就業總量,也要著力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深刻影響經濟社會結構。在勞動力需求層面,既催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等新職業,拓展了新的就業空間;也替代了部分重復性、標準化崗位。這兩種效應并存,在不同經濟體和地區的表現各有差異,需要給予動態關注和監測。
在發展科學技術、實施創新驅動的過程中,要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增強經濟發展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堅持科技向善,在經濟轉型升級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加強財政、貨幣等政策協同,更好發揮產業、價格、就業、消費、投資、貿易、區域、環保、監管等政策合力,推動形成更多由內需主導、消費拉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立足人口發展新常態,建立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就業、就醫、住房、養老等各項工作,切實增強勞動者適應新發展需求的能力,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
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本質上是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必須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就業優先戰略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以高質量充分就業支撐高質量發展,構建起人力資源與市場需求動態匹配、就業容量與就業質量同步提升的新格局。
(來源:學習時報)
( 編輯:劉瓊 送簽:徐雅維 簽發:林燕 )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 版權聲明
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5,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067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4068010